2021-1-20 16:56| 发布者: chen168| 查看数: 634| 评论数: 0
一路向北(西田公社步行记)一路向北。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弹指间三十多年悄然而逝。早有重游西田公社的想法,可谓蓄谋已久,决定今日付之行动。今天是2017年2月3日,农历正月初七,立春,距1984年从西田公社出来已33年矣。一路向北。早上6点40分起床,洗漱完毕,7点正出门。出门前随手抓了3粒朱古力放到口袋,走出大门口,碰到母亲买菜回来,她问这么早要去哪呀,我说随便走走。摸出手机,刚好7点10分。我打算今天从河婆圩走路去西田公社,前几天已经问过父亲,他说有30公里,也问过度娘,百度地图搜索是30.3公里。出大门,往左,经过红绿灯直行进入温泉大道,在明记肠粉店吃了一盘肠粉,继续前行,直行到周记肉丸店门口左拐至河池大道,右转沿河池大道至这个大转盘路口,左边往五云镇、河源、五华,右边直上良田、西田。步行至此,有点小激动,考验我的时候终于来了。一路向北。路上有些车辆经过,偶尔还有摩托车,水泥路面,路面还挺干净的。看来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显成效了。一路向北。行至北坑村路口,初中同学张子活的老家在北坑村。初中时曾多次骑自行车来过北坑村,一伙人浩浩荡荡,有说有笑的。忆当年英姿潇洒,看今天白发渐染,劝君当惜今时日,天道酬勤莫怕迟。一路向北。当年是泥沙路,这段路沙子多,骑自行车时车头不好把控,容易摔倒,现在已经是干净的水泥路面了。一路向北。正月初七已经有人下地干活了,像是老两口在翻地,一年之计在于春哈。一路向北。良田乡,革命老区。今天的安定生活,都是先烈们用热血换来的,我们应该好好珍惜。想起年前看过的电视连续剧《悬崖》,一对共产党男女在满洲国日本人眼皮底下搞地下工作,名为夫妻,却无夫妻之实共同生活了6年之久,严刑拷打誓死不招,如果没有崇高信仰,根本无法想象。如果中日再次开战,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成为汉奸、走狗呢。小日本实在可恶可恨,但某些方面却值得我们学习。电视连续剧《潜伏》有段剧情,中国人以使用美国手枪为荣,日本军官却说:“我们大日本的枪械虽然现在比不上美国德国的,有些笨重,但握在手上是满满的民族自豪感,而且我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日本的枪械会赶超美德的。”小日本这种自信的民族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?看看现在满街的本田、丰田吧。我想有些国人真的缺少这种民族精神,把别人的垃圾当宝贝,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供手相让,实在让人汗颜。日本人把中国唐代传入日本的尺八发扬得很好,国际上认为尺八就是日本本土的了。比如说中医中药吧,小日本抢着把《伤寒论》的113方注册,我们以后要向小日本购买专利了,你说可笑不可笑,唉。正是咱们有了华为、小米,苹果、三星才不敢放肆,国产手机越来越好用,特别是我用的小米手机拍照时自带时间显示,真心觉得好,给那些卖肾买烂苹果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,也给那些去日本买马桶盖回来的国人上了一堂课。祝福中国科技,祝福中国未来!一路向北。一路都是水泥路面.,挺干净的,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。静者心多妙,善思者必有所得。西医入侵,中医退却。高血压、糖尿病必须终生服药,真的算是治愈了吗?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发明了葱管导尿术,不值得我们骄傲吗?中医的望、闻、问、切与西医的视、触、叩、听结合,只要有利于患者康复,又何必计较中西医之争呢?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一路向北。一路向北。当年河水涨,如今见河床。以前泥石路,现在水泥路。一切都在变化中。步行至此,有些太阳花花了,早春的太阳暖洋洋的,照在身上甚是舒服,我也出毛毛汗了,骨髓通透,安逸哟。一路向北。良田乡政府所在地,在公路的右侧。此时,恰好有一妇人走路经过,她一手牵着一个约四、五岁的小男孩,怀里尚抱着一个未到周岁的婴儿,身材婀娜,皮肤白净,面似桃花,白里透红,气血充和,令人羡慕。山青水秀出美人乎?本想帮她照张相,可担心她误解,以为我是一个轻佻之人,只好罢了。一路向北。终于来到良田圩了,应该走了一半的路程吧,此时饥肠辘辘,腿脚酸痛。路边商店有好几间,唯独没有找到饮食店,只好买了瓶矿泉水,吃下了2粒朱古力。当年县城的班车只开到良田圩就调头了,上西田全靠步行哟。依稀还记得第一次上西田的情景。那是1980年春节后的一个下午,父亲带着母亲与我在县排灌站(现在的大同路口)坐着班车到良田公社。那个年代,班车只开通到良田公社,一个星期通车一次,班车的座椅是木条做的,坐上去硬硬的。到达良田圩已经是傍晚了,下车后一行十几人步行上西田,8岁的我由于以前生活在平原走平坦路,那天第一次走泥石路,脚趾头踢得血淋淋的,走了好几个小时,晚上九点钟左右才走到西田公社。我的脚趾甲至今畸形,故印象颇深。这座永济桥至今有三十几年以上的历史了吧,还记得我与张洪亮被大人“沙到”从西田公社步行到良田圩帮他们买乒乓球。😂通过这座桥可以绕过三级电站上西田的,能节省一段路程。还记得当年为了吃碗粄汤,从西田公社步行约十公里到良田圩,那时只有一家饭店,一碗粄汤一元钱,还有几个肉丸😂。我走过桥后又走了一段路找不到方向了,问了路人,说是现在走不通了,再往前走可以去五华县交界的湖头了,我的妈呀,差点走去李院长的五华县了。迷途知返,赶紧往回走过桥沿着大路继续前进。一路向北。走到三级电站的路标前,往左过桥可以上西田,此时的我已经累得不行了,双腿酸痛胀,肚子又饿。是继续前行还是原路返回呢?我纠结起来。这时妹妹打来电话,问走到哪里了,坚持不住就回来吧,友明会开车去接你。我当时真的不想再往前行了,还是放弃回去吧,别折磨自己了。忽然想到父亲说的,你爷爷挑盐巴时从河婆圩到揭阳市60公里,要走一天一夜来回,早上天未亮出门,行到揭阳市挑着盐巴往回赶,走到第二天天亮时才能回到河婆圩。我难道这么不堪一击?我难道那么脆弱?又想到单位里贴在墙壁的一句话: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,战胜自己才能打败敌人。不行,不能往回走,必须继续前进,要战胜自己。一念之间,又有了力量,过桥,继续前进。一路向北。好累哟,口干舌躁的,双腿有点不听使唤了。真不可想象中国工农红军2万5千里长征是怎样走出来的,那时的条件多么艰苦呀,没得穿,没得吃,啃树皮,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,就没有伟大的创举。向革命先烈们致敬!!!对老红军、老革命如何厚待都不为过,没有他们的奉献哪来新中国?做人当饮水思源,有了国家才有大家,有了大家才有小家。时下,“台独”势力蠢蠢欲动,“中国威胁论”对中国虎视眈眈,反华言论惑言欺众,西藏问题、新彊问题,贫富悬殊加剧,社会治安问题等等,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可能让中国退步,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,提高警惕,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荣誉。一路向北。可以望到碓坑村了,路的左侧建有一亭,走近一看,哈哈,崇德亭,应是为崇德小学而建的,摸出手机拍照。后面传来摩托车的声音,那新永叔不是?我大声叫喊,那人便停车靠前,系老劲松么?当然是我。新永叔一脸诧异,我说自己走路上来的,故意说得比较轻松,并说还要去崇德小学看看,他说用摩托车载我去,我说不用,还走得动。他说那我回家冲茶等你哈。一路向北。沿着左边的小路走向崇德小学,当年是泥巴路,且很小,两侧杂草茂盛。想起当年住在碓坑村时,吃了晚饭还要去学校做作业,晚上黑漆漆的,挺吓人哟,几个女同学胆小总往中间挤,多数是陈永东走在前(新永叔的弟弟,与我同年),我殿后,大家有时恶作剧,自己吓自己,呱呱大叫,哈哈……一路向北。终于看到崇德小学了,既亲切又陌生,当年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。岁月远久,面目全非。因为还未开学,大门紧闭。一路向北。这是崇德小学远景,这时想起陈展华同学来,原于几天前陈小娟说展华同学也回来了,是否找他,她有电话。我说,有缘自然会相遇,无缘不必去强求,一切随缘,奔五的人了,一切都看得淡淡的。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是也,有容乃大,无欲则刚。展华同学的家在山的另一边,还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,好像还跟着他回去过,在他家住过一宿。她妈把整根菜脯油炸后装入玻璃瓶,让他带到学校住宿食。那油炸菜脯味道好极了!母爱似海!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们。一路向北。从小学往回走,退到公路再走一小段路,公路右侧下面就是碓坑村了,现在的鱼塘,以前是稻田。新永叔出来迎接我。一路向北。一路向北。陈新永,父亲的同事,参军退伍回来后在西田公社武装部工作,退休后留居本村,养鱼种菜,悠闲度日,熙养天年。我小时候认识他时他还是个精干的小伙子,再见时已满头白发,岁月无情矣。其为人好,与父亲性格合,几十年来两家人常有来往。欣赏一个人,始于颜值,敬于才华,合于性格,久于善良,终于人品,此之谓也。一路向北。这是当年崇德小学陈金旺校长的家,他爱人赖老师也是祟德小学的老师,夫妻俩均教书育人。旺校长的小女儿陈小娟、新永叔的最小弟弟陈永东均与我同年。直到2016年春节新永叔初一晚上来家中坐聊时说起,我才知道他们是亲戚关系呢。一路向北。四合院,天井,八仙桌。一路向北。在碓坑村稍坐后,又要继续前行往西田公社了,新永叔说大约还有2公里,并执意要用摩托车送我,被我婉言谢绝。虽然我的双腿酸痛得快不行了,但胜利在即,不能功亏一篑。走上公路后我行走得更加慢了,这时想到《孟子》里的一段话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。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″坚持就是胜利!一路向北。真的是坚持就能胜利!!!我终于看到西田公社的大门了。以前的公社大门,现在长满杂草,在大门口,便听到了猪的叫喊声。当年的公社可住了好几十人呢,热闹得很。刚踏进大门,一条大狼狗跑过来大声吠,把我吓了一大跳,只能停下脚步,故作镇静地摸出香烟来点上,这时有人从猪圈里走出来,操着普通话问找谁,我说我是这里长大的,回来看看。那条狗似乎听懂了人话,也不吠了,径直走开,直至我离开也没有再出现过。交谈中得知他是贵州人,一家人在这里养猪。一路向北。这就是1号房,2号房,当年1号房是枪械库,父亲与我住在2号房,办公,睡觉全在这。这时爱人打电话来问到否,是否要开车来接。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。一路向北。一起在西田公社长大的还有张洪亮张锦红兄妹、韩英韩冬两姐妹。人,真是个奇怪的动物,是否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想起儿时的小伙伴呢?一路向北。这里下去,当年的公社食堂。一路向北。当年公社食堂是购买饭票买饭菜的,吃饭时间到了,各自拿着饭盆去打饭。物质贫乏年代,当然是以青菜为主了,偶尔有肉吃,便觉好味,那时3角钱、5角钱可以打到一小勺半肥半瘦的猪肉炒蒜苗,又咸又香,便觉得人间美味,还有一小点儿汁,胃口大开可以多吃饭。那时父亲每月工资38.70元,母亲没有工作,恨不能一分掰成二分用,便也学着养鸡、种菜,改善伙食。一路向北。这是当年进出公社大门的主道,看着这条路,回忆起父亲当年送我上学的情形。冬天的早上五点钟被父亲叫醒起床,出门时天尚未亮,父亲送我出公社大门并递给我一根打狗棒壮胆,有时也陪我走一小段路,脚下踩着薄霜沙沙作响,走到半路天才刚蒙蒙亮起来,行到崇德小学约2公里呢。父爱如山!记忆深矣。一路向北。在已经变成废圩的西田公社停留了十几分钟,原路返回到路口,远远望着昔日热闹的公社,莫可名状地有些伤感,不觉眼球湿润起来。我告诉自己,大可不必如此。穷则思变,大山里的人们都在积极改变命运,冲出大山,近年来大部分外迁至县城安家,使得人口逐年减少,学校停课,以至西田乡撤消,与良田乡合并,在良田乡设立乡政府。我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才是,时世异也。我随在西田公社工作的父亲在西田公社生活了五年,完成了小学学业,而后去县城读初中。一路向北。再往回走,原来的卫生院也成了废圩。这个卫生院曾经救过我一命呢。话说那时有一次我不知怎么的,忽然起风团,全身瘙痒,满面通红,头面肿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又惊又怕又哭,父亲立即背起我往卫生院冲,当时好像打了一针,吃了些药,才慢慢缓解下来。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急性荨麻疹,肌注扑尔敏吧。幸亏父亲及时,我才捡回一条小命,呵呵一路向北。步行了一天的皮鞋,鞋面还是那么干净。我返回交叉路口,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等着妹夫开车来接。妹夫开车行1个多小时来到身边,同来的还有爱人、妹妹、外甥女,我们一起走路去了曾经就读过的西田小学,西田小学也已经成为废圩。想起了张五星老师,当年他应该是刚从师范毕业就分配到西田小学的,人长得帅,教书极富耐心,他教语文,近年听说他后期调到揭西县电视台做记者,后又调到县党校,现在差不多要退休了吧。在西田小学,我就没有拍照了,她们拍了用微信发给我,可制作美篇用不了微信的照片,没得上图,十分遗憾。一路向北。在西田小学,我想起了陈忠兰,一位女同学,课间休息时,大家戏闹,我追抢她的什么东西吃,她一不小心从小山波滑下,于至手骨折了,我吓得半死,一个人躲进了公社后面的山上,不敢回家,幸亏张五星老师来家中做父亲的思想工作,否则你现在见到的我是被打断脚骨残疾的我了。我还真的要好好感谢她,当年学校勤工俭学,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上交柴给老师做饭用,我不怎么会砍柴挑担,每次都是她主动帮忙,在这里说声谢谢了!😜还有螺地岽的陈远安,他比我大好几岁,他带着洪亮与我半夜去偷摘桑椹吃,被狗追赶,哈哈……我们一行人在西田小学稍作停留拍照,小学前面有家农户养蜂,便上前打招呼,说出父亲的名字,他居然认识,热情相邀家中喝茶。在他家中购买了几瓶蜂蜜。我们一行人在西田小学稍作停留,便开车返回到碓坑村新永叔家。这是我爱人在鱼塘边拍照留念,她说大山里的孩子真不容易。一路向北。这是我妹妹,人民教师一枚。一路向北。爱人拍于四合院,她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,真心喜欢,却又说如果我以后不听话,就把我贬到西田公社。一路向北。天井的踩脚石。 一路向北。新永叔与我妹夫。一路向北。新永叔家喂养的大狗,乖乖的一路向北。坐在客厅向外看。一路向北。这条狗十分温顺,与大家十分友好,小外甥女原来是十分怕狗的,今天也不惧怕了。人善养乖狗乎?一路向北。一行人在碓坑村停留了约半个小时,她们不停地到处拍照,玩得很是开心。天色已晚,便出发回河婆圩。由于山路崎岖曲折弯多且急,原本不晕车的妹妹也晕车了。回到河婆圩,一行人在县宾馆门口旁边的小店炒粄吃,炒粄、肉丸汤,苦笋炒咸菜,吃完回家,妈问辛苦么,我说还行吧,其实臀部、腹股沟、腿脚胀痛得快不行了,坐下时要小心翼翼地一手按住膝关节、一手护着腰慢慢才能坐下来。今天连续步行了9个多小时,行程33多公里,或许是为了儿时的情结吧。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你,特地为大家送上刀郎的《谢谢你》,答谢大家在我人生路上的关心爱护支持!返程前特地为父亲浸泡一大瓮药酒,祝父母亲身体安康!明天就要上班了,收心收心,继续认真工作,努力学习,积极生活。祝福2017,祝福未来!😜随附:久有凌云志,重返西田公社,千里重游故地,虔诚寻找亲人。三十三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童年顽皮少年惘,为人厚朴低情商,事业无成叹苍桑。蹉跎岁月,虚度光阴,奈命运多舛,容颜已老,天不尽人意。莫道前方多险阻,当扬鞭策马,大步向前,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攀登。作者简介:蔡劲松,籍贯广东省揭西县龙潭镇井下楼村,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,现在深圳从事医疗行业。作者八十年代随在西田公社工作的父亲在西田定居多年,曾经在崇德学校读小学。 |
揭西县良田经济促进会 ( 粤ICP备10101977号) Copyright © 2010 www.ltxqlyh.com 联系电话:0755-28288158